近年来,市国动办抢抓国防动员体制调整的有利时机,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建立“五进融建”工作机制,实现“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国防动员工作高点起步、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12月国防动员体制调整以来,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国防动员综合考核先进单位”,2024年在省党的建设成效评价考核中,我市“国防动员推进成效”指标得分位列全省第三、Ⅱ类地区第1。
一、头雁带群雁,创新机制,提升党建工作“融合度”
一是在机制上“融”。如何发挥好市国动委日常办事机构的协调作用?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如海带头深入思考,制定《建立“五进融建”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通过让国防动员工作走进市国动委成员单位、重点学校、重点企业、网络媒体、基层单位,构建“部门联建、校地共建、政企合建、网络统建、基层领建”(五进融建)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而党建工作又是其中重要一环,实现“党建+业务”的充分融合。
二是在品牌上“融”。充分发挥党建服务品牌的“蝴蝶效应”,不断丰富“护民蓝盾”优秀党建服务品牌的时代内涵。制定《关于实施“十项行动”赋能“护民蓝盾”党建服务品牌提质增效的工作意见》,将党建工作融入国防动员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党建服务品牌服务内容的拓展和服务标准的升级,持续擦亮“护民蓝盾”党建服务品牌。
三是在项目上“融”。把“书记项目”作为融合党建的重要抓手,“第一书记”带头领办“书记项目”,列入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评的重要内容,并实行月汇报、季讲评,推动“书记项目”落地落实。
二、支部强攻坚,大胆实践,丰富党建工作“体验度”
一是党建联建持续扩容。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赋能共进”的思路,先后与南通市委党校、南通大学、南通日报社等十余家单位的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不断扩大党建联建的“朋友圈”,共同打造党建联建工作品牌。
二是共建活动有声有色。立足岗位定期开展特色活动,真正让党建联建活起来。4月21日,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如海走进市委党校,以《新时代国防动员形势与任务》为题为春季学期主体班学员作专题辅导。6月23日,首次在南通大学举办国防动员学习讲堂暨“五进融建”党员联训,在活动中推动工作,在活动中擦亮党建品牌。
三是攻坚克难韧劲十足。对标“四强”党支部的建设目标,着力在攻坚克难、提升战斗力上下功夫。在学习教育期间,部署开展“一支部一实事、一党员一承诺”主题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列出实事项目。机关党支部把群众反映诉求多的利用人防工程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事项作为实事项目,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加强与消防等部门的沟通,进一步优化安装流程,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
三、党员齐参与,形成合力,增强党建工作“满意度”
一是党员身份亮起来。对标市级机关“修好三门课、实干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要求,部署开展“先锋有我·‘三亮三比’竞风采”主题活动,广大党员围绕“亮身份、比担当,亮岗位、比奉献,亮作风、比本领”活动主题,主动亮明党员身份,想在先、干在前。结合国防动员学习讲堂,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分享经验、破解难题。7月25日,集中举办“先锋有我·‘三亮三比’竞风采”主题党日活动,10名普通党员走上讲台晒成绩、比作为,以实际行动扮亮党员身份。
二是党员责任扛起来。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喊响“我是党员,让我上”,主动领办重难点任务。设施管理处的党员担起“基层领建”的重任,加强与县区国动部门的协调,帮助理思路、想办法,并选定通州区国动办开展“五进融建”工作试点,及时召开推进会,形成市、县联动的格局。
三是党员形象树起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实施纳凉工程,开放4处人防工程和42个轨道交通站点作为纳凉点,并配备座椅、防暑药品等便民设施,纳凉点成为市民夏季避暑的好去处。以青年党员为骨干的便民服务小分队--“蓝盾螺丝刀”常态化深入社区,为群众提供国防动员宣传、应急技能培训、小家电维修等个性化服务,形成一道流动的国动风景,赢得群众的广泛点赞。